请输入关键字
陶琉新说‖讲述一段美丽的花球故事,找寻一个琉璃花球的答案

文稿 ▏张鸣


陶琉新说 琉璃花球



小小的琉璃花球中
有着一个飘逸优雅的小世界



一、花球故事


“小时候家里有一对特别漂亮的琉璃花球,我一直珍藏着。里面的红花绿叶活灵活现,特别让人喜欢,可是我越看越纳闷,花球里面的花到底是怎么做进去的呢?于是,跑去问父亲,父亲说他也不知道,只知道它是淄博博山生产的。于是,淄博博山,在我幼小的心灵中就烙下了深深的印刻。那时候就想,长大后,我一定要到淄博博山,去看看琉璃花球里的花到底是怎么制作进去的。


儿时的困惑,吸引着这位来自上海,满头银发的老奶奶,不远千里来到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印象里,我们小时候家家户户都会摆放几件琉璃花球,然而花球里面的花鸟鱼虫是怎么制作的,恐怕就连很多土生土长的淄博人也同样感到疑惑。是怎样一双巧夺天工的双手,能在琉璃花球的小宇宙当中,打造出了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呢?


二、花球工艺



工匠师傅们是怎样将它们创造出来的?





琉璃花球,先用熔化了的各种颜色的琉璃做成花叶、花瓣、鱼、虫等配料,组合成图样,然后包裹上透明料,再做成各种形状,最后进行抛光和退温,即成为琉璃花球。根据技法,可分为排花花球和扎花(瓣)花球两种制法。


排花花球顾名思义就是花球内的图案是排列组合而成的。先将半成品的琉璃料棒截成小段(其他琉璃半成品亦可)放在铁托盘内,摆成各种图案,预热备用。再在吹管顶端粘一团熔化的“底料”,将“底料”覆盖在铁托盘上,准备好的图案就嵌入底料里了,用搓板将底料内的图案挤匀,在外层套上熔化的水晶料,在碗状的模具中滚动,使其呈圆球状,再入炉加热使其表面光平,最后将花球进行退温。听我们当地的一位老艺人讲了一个小窍门,制作完成后用点燃的松木烤一下,花球会更加透亮。

扎花(瓣)花球制法是在吹管顶端凝固的水晶底料上粘一块色料,入火熔化均匀之后,用“板针”也就是铁片、铁丝把色料按花、叶的生长规律扎入底料内,制成花瓣或草叶形,这个过程中由于看不出琉璃料加热熔化后颜色的区别,因此要靠师傅的经验来完成。再以葫芦钳将花、叶根部收拢,多余的原料顺手敲下,之后将底料从吹管上卸下,倒转(行话称“倒棍”),粘住花、叶根部,外罩以熔化的水晶料,之后再成型、退温即可。这两种都是传统的琉璃花球制作工艺。

如今随着技术的进步,审美情趣的丰富,市场的延伸,琉璃花球不断创新发展,成为淄博琉璃百花园中不可或缺的绚丽花朵。


三、花球历史



是什么原因使琉璃花球艺术在淄博博山这片土地上蓬勃发展?博山琉璃花球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呢?


淄博市博山区,古称颜神,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建县,1955年设立博山区。博山区资源丰富、风光秀美,有着分布广泛、种类繁多的矿产资源,以“陶琉之乡”著称。早在战国时期,齐国都城临淄就是我国琉璃的两大主产地之一。丰沛的琉璃原料资源,成熟的生产技术条件,为博山琉璃花球的诞生提供了天然的基础条件。
关于博山琉璃花球的起源及发展历史,史料记载及研究相对较少,根据目前的考证,琉璃花球早在明代博山就开始生产制作,但只是炉工们工余闲暇趁工料方便随手制成,用以自赏或送给孩子们作玩具,既不算是产品,也不供出售。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北京鸿兴永料货庄派人将一只瑞士产琉璃花球带到博山,请博山琉璃工匠仿制。这是一种预先排好平面花纹而做成的扁圆形花球,当时叫它“万花球”,由博山艺人张积远与其子张敬荣仿制成功,带到北京试销,迅速销售一空,获利颇丰,便开始批量生产。万花球成为博山的第一代琉璃花球。

随着琉璃花球市场的扩大,吸引了一批琉璃工匠开始学习制作工艺。在这些工匠中,跟随张积远学徒的孔宪芝为博山琉璃花球工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博山琉璃花球的初创时期,还没有专门的炉工以及专业的技术,孔宪芝在师承的基础上,潜心研究,不断改良,不仅创制了铁托盘、剪刀、钳子、镊子等各种专用工具,还设计了适宜花球生产的专用圆炉,形成了一套花球生产的完善工艺。孔宪芝在工艺上的传承和创新,带动了整个博山琉璃花球行业的发展。到民国初年,花球从琉璃产品中作为独立的门类分离出来,在市场上大量销售,广受追捧。
1932年,北京同兴隆料货庄将一只意大利产的西番莲花球带到博山请人仿制。这件花球为圆形,带座,内嵌紫红色花朵,作开放状,无花心。由孔宪芝与其徒弟赵继福仿造成功,并由此创造出“扎瓣”工艺,使花球的内花由平面花纹发展到立体造型,成为博山花球的第二代产品。

当时,在琉璃花球的造型方面,除圆形外,还创新制作出方形镇纸、山形笔架、六角蜡台、盘丝长方仿条、水晶宝塔等,既有观赏性,又具实用价值,远近驰名,畅销全国和东南亚。

之后,博山成立琉璃合作社,花球生产逐渐恢复。上世纪80年代初,又创新制作出以“燕鱼花插”“滴水燕鱼瓶”为代表的第三代花球产品和具有强烈时代感和抽象趣味的第四代花球新品种。目前为止,博山琉璃花球已创新制作出上千个品种。
博山琉璃花球从最初诞生起,不仅在国内广受欢迎,也一直是国际市场的宠儿。自20世纪50年代以后,花球成为博山琉璃中出口额最大的产品,至20世纪80年代,曾创下年出口额近40万元的最高纪录。

博山琉璃花球,从清朝光绪末年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从最初自作自赏,到一度成为社会时尚,历久弥新,经久不衰。它的蓬勃发展,体现了一个行业的开拓精神,一个地区的人文情怀,闪耀着这座城市包容、创新的集体人格。它令无数人为之想到淄博、来到博山。因为一件物品,因为孩提时代的一个悬念,而神往一座城市,解开经年困惑,这可能就是文化的力量。人们说一个懂得审美的社会,才能够孕育出经典的文化艺术果实,才能使城市具有更大吸引力。因为这小小的琉璃花球,而提升一座城市的文化软实力、社会影响力,想必既是历代匠人的无心之举,却又是他们孜孜以求的“大有所为”。淄博琉璃,恰如这座城市一般,凤凰涅槃,再度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