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3年山东省古陶瓷鉴定高级研修班顺利结业

       

       11月11日-18日,为期8天的2023年山东省古陶瓷鉴定高级研修班在淄博顺利举办。本届研修班由中国博物馆协会陶瓷专业委员会、扬州文物鉴定培训中心(原国家文物局扬州培训中心)、山东省博物馆学会和淄博市博物馆学会共同举办,邀请全国顶级文物鉴定专家授课,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70多位学员参加。研修班旨在提升文博队伍的业务水平,加强博物馆文物征集、保管和研究工作,培养陶瓷类文物鉴定人才,效果突出,成绩丰硕。

第一讲  历代古陶瓷鉴定概述


主讲人:朱戢  国家文物局教育处特聘中国古陶瓷鉴定导师;南京博物院、南京艺术学院客座研究员

朱戢老师认为,掌握时代总体风格的变化是古陶瓷鉴定的前提条件。朱老师从陶与瓷的分野(汉代)、快速发展期(三国两晋南北朝)、创新突破和中外交流融合时期(隋唐五代)、承前启后空前繁荣时期(宋金元)四大时期展开论述,配合大量的实物图片,讲述系统的基础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朱老师旁征博引,结合自身数十年的鉴定工作实践,让课堂学习气氛及紧张又轻松,以开阔的视野、广博的学识和充沛的精力感染了每一个学员。学员们聚精会神跟随朱老师在陶瓷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漫游,收获了众多海量丰富的鉴定知识。

第二讲  青瓷器(浙江)鉴定概论 从原始瓷到龙泉青瓷


主讲人:施加农  杭州萧山博物馆研究员、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青瓷是最早的瓷器品种。浙江是青瓷的故乡,也是古代世界主要的青瓷产地。浙江古代青瓷生产的历史始于夏商之际,从原始青瓷之滥觞,至明清时期龙泉窑衰落,三千余年间,绵延不绝。施老师从陶与瓷的区别入讲,分别讲授了印纹硬陶、原始青瓷、越窑青瓷和龙泉青瓷的具体特征,带我们领略浙江名窑名瓷的魅力。

施老师的课堂以考古资料为基础,注重窑址考古材料与文献史料相结合,从造型艺术、制作工艺、烧制工艺、装饰工艺等方面为我们解析古陶瓷鉴定的着眼点和切入点。施老师认为,鉴定古陶瓷除了学习古陶瓷的发展历程,还要了解与瓷器同时代、同时期的其他工艺品如金银器、铜器、漆器、玉器的主要特征。

第三讲  明代官窑瓷器鉴定概论


主讲人:耿东升  中国国家博物馆征集部主任、国家博物馆研究员

耿老师从青花瓷的起源和发展脉络入讲,并分别就明清各时期的官窑瓷器鉴赏要点进行深入详尽地剖析,以器物造型、纹饰图案、胎釉用料、款识为逻辑进行讲述。在讲述中,耿老师结合时代背景,突出各时期瓷器的鲜明特点,对青花、釉上彩瓷和单色釉瓷都进行了具体阐述。

耿老师以朴实、简洁而富有幽默感的语言将瓷器鉴赏浓缩在两天的授课时间内。他采取理论结合实际的讲授方法,一方面结合非常丰富的典型器物图例进行理论分析,另一方面则以大量的瓷器实物残片标本作为教具,使学员们对各个时期的官窑瓷器特点产生更真切、直观的了解与把握。


第四讲  清代官窑瓷器鉴定概论


主讲人:冯小琦 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故宫博物院研究员

课堂开始,冯老师首先就如何学习陶瓷鉴赏给出了建议:首先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初步了解古代陶瓷的发展历史;然后从实物及标本入手,认真研究体会陶瓷各时代、各窑口陶瓷器的基本特征;最后建立自己的信息资料库,从鉴定的几大要素入手,分析器物的时代、窑口、真伪、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等。

课堂上,冯老师结合实物图例,对六大鉴定要素进行详细阐述。冯老师通过对古陶瓷的品种、造型、纹饰、胎釉、款识、烧造工艺六个方面的论述,结合陶瓷时代特色和发展轨迹,详细解读不同时代下瓷器的特征和鉴定要点,让学员们系统地了解了瓷器鉴赏的理论与方法,为陶瓷鉴赏打下了扎实的功底。


8天的时间非常短暂,众多学员们表示意犹未尽。通过本次培训,学员们对历代陶瓷特点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论认识与实践体会,初步把握了鉴赏的基本方法,开拓了眼界和视野,增强了学术素养和文化自信心,收获甚丰、受益匪浅。

此次研修班由淄博市博物总馆和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具体承办,是落实省文旅厅开展公益性常态化鉴定活动要求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强化人才工作的重要活动。今年以来,淄博市博物总馆和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坚持学术引领,着力培养文博人才,“走出去”开阔眼界,“请进来”提高水平,凝聚认识将人才建设打造为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