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美琉工坊(淄博美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32件(套)古法琉璃艺术品入选淄博市陶瓷博物馆展品。美琉工坊是长江以北首家生产古法琉璃的企业。公司历经4年时间研制开发,首度将博山鸡肝石、鸡油黄、松石绿等传统冒色名料用于古法琉璃制作工艺,在古法琉璃制作领域处领先地位。美琉工坊积极参与淄博市陶瓷博物馆展品征集工作,并将古法琉璃工艺制作的首件鸡油黄作品捐赠给淄博市陶瓷博物馆。本次入选淄博市陶瓷博物馆的32件(套)展品(产权仍属美琉工坊)极具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2000年王利晓、马新受组织委派接手博山外贸公司及博山陶瓷琉璃研究所,2005年开始着手陶瓷、吹制琉璃、内画的生产及经营,2007年初成立淄博博山炎艺阁工艺美术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艺术陶瓷、吹制琉璃和山东内画的设计、创作与经营。同年在淄博市博物馆创立“淄博市工艺美术馆”,2009年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孝诚先生共同创立“山东博山陶瓷琉璃艺术研究院”,2013年建厂在长江以北首家进行设计生产“古法琉璃”艺术品,2015年11月成立淄博美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美琉工坊)。
位于淄博市陶瓷博物馆内的淄博市琉璃内画协会陈列着一件弥勒佛造型的琉璃作品。这件作品在颜色搭配、造型设计上与以往在淄博市面上见到的琉璃制品大不相同,这是40年前由博山美琉研究所程怡远老师制作的脱蜡铸造琉璃。这项技术自近25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诞生至明朝断代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为了恢复这一技艺,上世纪70年代由当时的美琉研究所所长,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孝诚主持科研项目,程怡远作为项目负责人,经过几年的努力于1979年研制成功,并获得“山东省科研成果一等奖”,但没被当时的“博山美术琉璃厂”采用进行生产。1987年由台湾艺人杨惠珊借鉴淄博及国外的诸多生产经验,经过多年的探索,复原了琉璃脱蜡铸造这项工艺,并将其推向国际,在海内外引起轰动,让世人重新认识了琉璃,这一古老艺术门类。
“淄博博山美琉”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琉璃、玻璃行业熟悉的企业和产品,也是我们淄博琉璃炉行人永远不能忘怀的情结。2015年12月,一家国家注册商标名为“美琉工坊”的琉璃连锁店在淄博多地出现了,他们采取前店后厂的模式不仅经营琉璃产品,还利用现场制作琉璃的方式向四面八方、世界各地的游客和客户展示、讲述和传播着我们淄博的琉璃文化。这家公司就是2015年新创建的淄博美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美琉工坊”店里的橱柜上除了一些常见的琉璃制品,大多是一些市面上未曾出现过的类型。从店里的摆设中,我们能够看出,这是采用“琉璃脱蜡铸造法”制作的作品。时隔多年,这种工艺又一次出现在淄博,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那么,这项工艺为何会出现在这里,它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王利晓与马新是地道的博山人,自小在琉璃窝长大,祖上长辈与琉璃都有不解之缘,从小耳濡目染,对琉璃制作非常熟悉。2000年,两人合作伊始,便组建了自己的团队,成立了淄博博山炎艺阁工艺美术有限公司,一直加工经营传统的吹制琉璃、内画和艺术陶瓷,2007年在淄博市博物馆创立“淄博市工艺美术馆”,2009年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孝诚先生共同创立“山东博山陶瓷琉璃艺术研究院”,2013年在长江以北首家进行设计生产“古法琉璃”艺术品,2015年11月成立淄博美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公司是山东省工艺美术协(学)会常务理事单位、山东省工艺美术协(学)会内画专业委员会、山东省工艺美术协会中青年艺术研究中心的常住机构。是中央美院、清华美院、山东艺术学院、山东工艺美院的古法琉璃创作实习基地。公司现拥有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及专业创作人员数十人,具有较强的陶琉艺术创作与制作实力,曾多次参加国际、国内重大精品大赛,并获多项殊荣。近几年公司为国家和有关地区各级政府和企业设计制作了大量的礼品,为全球及国内多位收藏家创作了不少精美的艺术收藏品。他们先后在周村古商城大街95号,张店义务三期三楼,博山大观园建起前店后厂模式的经营和制作表演为一体的实体店“美琉工坊”,为宣传淄博琉璃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脱蜡铸造琉璃近代被称为古法琉璃,制作已有近2500年历史,是中国人自己创造的铅钡琉璃制作方法,琉璃被誉为中国五大名器之首、佛家七宝之一。现实生活中,人们称古法琉璃是一种可以带来好运的神秘物质。这种好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最早的财神信物,也就是招财,另一个则是保健康,求平安。明代对琉璃的拥有者这样描述:“居官可至卿相,居家可至千金”。
脱蜡铸造琉璃近代被称为古法琉璃,制作已有近2500年历史,是中国人自己创造的铅钡琉璃制作方法,琉璃被誉为中国五大名器之首、佛家七宝之一。现实生活中,人们称古法琉璃是一种可以带来好运的神秘物质。这种好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最早的财神信物,也就是招财,另一个则是保健康,求平安。明代对琉璃的拥有者这样描述:“居官可至卿相,居家可至千金”。
虽然王利晓和马新整个团队有一定的吹制琉璃基础,但由于古法琉璃完全与吹制琉璃不同,一旦出现问题,十数天、几十道工序的努力就会付诸东流。尽管现在看来,各个环节上的操作十分熟练,但在几年前,他们刚开始上手时,却完全摸不着头绪,这也是他们在早期面临的最大难题。
在困难面前他们利用自小对琉璃的理解,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科学态度,多次到上海、深圳等地观摩学习,并高薪聘请高精专业技术人员到工厂指导、传授技艺。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的学习和能力终于在最短的时间内全部掌握了古法琉璃的制作技艺。
现代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要不断创新,要有自己独特的新技术产品。在全面掌握了古法琉璃铅钡料的制作技术后,他们又确立了自己新的目标。琉璃属于工艺美术范畴,从不同的材质去发展出与之相对应的各种技法,是工艺美术的基本原则。由台湾延伸出来的南方脱蜡铸造工艺,大多采用铅钡元素居多的透明材质原料,而王利晓与马新却认为,出自于博山的这项工艺,应该回归它的本源,凸显琉璃本身“琉光璃彩”的特性。
从2014开始大胆利用博山钠钙冒色名料松石绿、鸡肝石、鸡油黄、绿松石等进行试验。琉璃的烧制与陶瓷不同,因其材质、熔点、膨胀系数等参数都有很大的差别,因此,不仅在炉内升温不一样,即使在退温时,也存在很大的差异。经过几年的探索,不知烧毁了多少材料,有时一炉料一件不得,炸得满炉碎渣,让人心痛的想掉泪,曾经多次有放弃的念头。咬咬牙再坚持一下,多次的这种坚持,让他们在探索中逐渐找到了升温和降温曲线,基本掌握了制作钠钙冒色名料的方法。虽然现在用古法烧制的鸡油黄、松石绿等名料作品不多,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让我们传统的钠钙冒色名料在新技术领域大放异彩。
在周村大街,在张店义乌三期,在博山大观园“美琉工坊”的店铺里又增添了不少新作品,成了许多游客竞相驻足的一个地方。他们也许不会去深究这些琉璃制品是如何而来,也不会想到,这种脱蜡铸造工艺,早在四十年前就已经在淄博出现过,但他们肯定会为这项工艺的魅力而感到赞叹不已。